时间:2015-10-30 14:29:50 来源:中华复兴网-中华养生频道 作者:
讨论老年人的健康标准,首先让我们重复一下“健康”的概念。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、心理健康、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4个方面都健全,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,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的健康定义。躯体健康,一般指人的生理上的健康。心理健康,标志有3个方面。第一,具备健康心理的人,人格是完整的,自我感觉是良好的,情绪是稳定的,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,有较好的自控能力,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;能自尊、自爱、自信且有自知之明。第二,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,有充分的安全感,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,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。第三,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,能切合实际地、不断进取地实现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。社会适应良好,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各种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,为他人所理解,为大家所接受。道德健康,最主要的是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,有辨别真伪、善恶、荣辱、美丑等是非观念,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言行,能为人们的幸福作贡献。
老年人外在衰老和多病的年龄阶段,是脆弱的群体。有的老年人虽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,但食欲好、睡眠好、心情舒畅,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和家庭生活环境。有的老年人身体看起来健康,但某些器官却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和生理功能减退。如何判定是否属于健康老人,难度很大。为有一个衡量尺度,有关部门和学术界提出了一些标准,现介绍如下,以供参考。
(一)中华医学会提出的标准
1982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提出健康老年人的标准,强调健康老年人是指主要脏器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,同时提出35项具体内容。
1994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对这些标准又进行了修改补充,并于1996年在《中华老年医学杂志》上发表了如下修改意见:
1.躯体无明显畸形,无明显驼背等。
2.无偏瘫、老年性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,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。
3.心脏基本正常,无高血压、冠心病(心绞痛、冠状动脉供血不足、陈旧性心肌梗死)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。
4.无慢性肺部疾病,无明显肺功能不全。
5.无肝肾疾病、内分泌代谢疾病、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。
6.有一定的视听功能。
7.无精神障碍,性格健全,情绪稳定。
8.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。
9.能适应环境,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。
10.具有一定的学习、记忆能力。
(二)社会医学家的多维评价
对健康进行多维评价,对老年人更有实际意义。关于健康老人,社会医学家的多维评价标准如下:
1.日常生活功能方面
有独立的生活能力,即生活上有自理的能力,如起居、穿衣、洗澡、饮食、不依靠别人而是自我料理。能操持一定的家务活动,并能自理经济,购买生活用品,打电话、取报等。
2.精神、心理健康
自我意识良好,能自尊、自信、自制、能自我心理平衡,不固执、多疑,能克服自私和偏执等不良心理状态,遇事能自我排解,不焦虑,不抑郁,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。
3.躯体健康
从老年人健康自我评价、医学症状、慢性病患病情况,以及因健康不济、活动受限和卧床休息、医疗服务的利用等方面得到反映。躯体健康不佳,可表现为多种器质性疾病和症状,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气管炎、糖尿病、肿瘤等,也易引起人们的关注。
4.社会健康
主要指个体人际关系的数量与质量及社会参与的程度。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以促进身心健康;能适应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变化;注重礼仪,重视仪表和着装使自己跟上时代的变化;不守旧,勇于参与社会各种活动,能有所为,有所乐;能与不同年龄、不同职业的人群相处,能学想学,注重道德修养。
5.经济状况
国外学者将经济状况也作为老人健康状况的多维评价内容。他们认为,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对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着密切而广泛的影响,这就要是通过老年人个人收入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,或者能否得到另外的支持来衡量。因此,老年人新的健康概念还包括子女赡养、敬老、爱老等社会美德,否则,老人不可能有全面的健康。
总之,从不同层面提出的健康老人的标准,都为我们指出了健康长寿的方向,即努力提高自我养生保健能力,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,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,提高使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素养,以及坚持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锻炼,科学、合理的膳食,这些无疑是实现健康长寿的有力措施。
(摘自张民生《现代养生学》)
上一篇:揭秘:6大减寿早餐习惯 下一篇:老年人要“肠道健康” 须做好六个坚持